“亭下久婆娑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亭下久婆娑”出自宋代郭印的《游酆都观二首》。
“亭下久婆娑”全诗
《游酆都观二首》
宋代 郭印
仙籍平都化,今晨喜一过。
彩云空洞穴,古木上藤萝。
龙势山盘转,禽声日咏歌。
《游酆都观二首》郭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诗词:《游酆都观二首》
仙籍平都化,今晨喜一过。
彩云空洞穴,古木上藤萝。
龙势山盘转,禽声日咏歌。
我来思际遇,亭下久婆娑。
中文译文:
仙籍平定了都城,今晨我欢喜地来到这里。
彩云弥漫在洞穴间,古老的树上攀蔓藤萝。
山势如龙蜿蜒盘旋,鸟儿的歌声在阳光下吟唱。
我来思考着自己的际遇,在这庭院下久久地徜徉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酆都观的情景,并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悦之情。酆都观是一个以道教为主题的宫观,被诗人描绘成了一个仙境般的地方。
诗中的\"仙籍平都化\"表明了酆都观的神圣和平和。\"彩云空洞穴\"和\"古木上藤萝\"描绘了酆都观的美丽景色,给人一种神秘而宜人的感觉。
\"龙势山盘转\"形容了山势如龙般蜿蜒盘旋,给人一种雄奇壮观的感觉。\"禽声日咏歌\"则描绘了鸟儿在阳光下欢快地歌唱,增添了一片生机和活力。
最后两句\"我来思际遇,亭下久婆娑\"表达了诗人在这里思考自己的际遇,沉浸在宁静的庭院中。\"亭下久婆娑\"形容了诗人长时间地徜徉在亭子下,感受着宁谧的氛围。
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酆都观的美景,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。同时,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思考自己的际遇,将自己与宁静的庭院相结合,形成了内外交融的意境。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,给人以宁静、神秘和欢乐的美好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