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环球雅思 > 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的出处是哪里

说到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,这首诗真是个“冷美人”,一看就自带一股“冻龄”的气质。林逋老先生隐居西湖,整日与梅花、仙鹤作伴,写出来的诗当然也是“仙气飘飘”。你可能要问了,为什么古人总喜欢在寒冬里找温暖?这就跟现在的我们喜欢在咖啡馆里点杯热饮,靠在角落发呆是一个道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古人总能把冬天写得这么美?难道他们不怕冷?其实啊,古人怕冷,但更怕没诗意。就像我们现在流行“围炉煮茶”一样,古人也有自己的“取暖标配”——比如林逋就用梅花的傲骨来对抗严寒。

当然,你可能会想,这跟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呢?其实啊,这种“以静制动”的生活态度,倒是给现代人上了生动的一课。与其抱怨天气冷,不如学学古人,给自己找点精神上的“暖男”。比如种盆绿植,或者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,让生活多点盼头。

最后忍不住要问,如果你是林逋,你会在寒冬里养啥?是梅花,还是鹤呢?

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出自宋代林逋的《梅花二首》。

“宿霭相粘冻雪残”全诗

《梅花二首》

宋代 林逋

宿霭相粘冻雪残,一枝深映竹丛寒。

不辞日日旁边立,长愿年年末上看。

蕊讶粉绡裁太碎,蒂疑红蜡缀初乾。

香萏独酌聊为寿,从此群芳兴亦阑。

作者简介(林逋)

林逋(967一1028)字君复,汉族,浙江大里黄贤村人(一说杭州钱塘)。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。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作诗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1028年(天圣六年)卒。其侄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宋仁宗赐谥“和靖先生”。